迅雷下载资源正在逐渐增加,会增加多个数据源,保证数据更新,最近也在更新老片的资源,请善用列表里的索引分类和搜索功能,筛选最新的影片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 剧情片 >浩劫/毁灭

浩劫/毁灭

浩劫高清BT下载
  • 克洛德·朗兹曼
  • 法国
  • 0集
  • 1985
  • 566分钟
  • 9.0010306
《浩劫》(SHOAR) 导演:克罗德 朗兹曼 出品:法国,1985 片长:9小时 摄影:多米尼克 沙皮,吉米 ……
   本站提供了多种下载方式,包括BT种子、迅雷下载、百度云网盘。BT种子和中文字幕我们也会尽快更新。
   手机用户请访问手机版网页:http://m.inapian.com//v/12662.html
分享到:

    浩劫剧情介绍

    《浩劫》(SHOAR)
    导演:克罗德 朗兹曼
    出品:法国,1985
    片长:9小时
    摄影:多米尼克 沙皮,吉米 格拉斯伯格, 威廉 吕昌斯基
    录音:贝尔纳 奥布依
    剪接:兹娃 泊斯泰克,安娜 鲁伊斯
    [剧情简介]
    本片探讨二战期间欧洲的犹太人大灭绝,这部主题、形式、范围均博大宽广的电影巨著,是我们每个人应当看的作品。
    从记忆和历史的角度看,《浩劫》与其它反映犹太人大灭绝的作品相比,在证词的强烈程度和历史的严谨上高出一筹。
    克罗德 朗兹曼在13年间经常寻找事件和地点的真相。
    《浩劫》既是出色的历史文献,详尽描绘着纳粹灭绝机器,也是一首长长的诔词,将观众带入形而上的体验,带到野蛮的根源。
    《浩劫》包涵着庞大的记者工作,在调查和采访方面堪称典范,但它又不只是报道。它同时也是电影巨著(尤其是其剪接),将数十个小时的采访以相互回答、相互碰撞、相互衔接的方式组接起来,一再询问“为什么”却永远得不到答案,因为恐怖已无公度。克罗德 朗兹曼说:“《浩劫》这部影片有关死亡的绝对性,而与幸存者无关。活下去是另一个故事。”
    [克罗德 朗兹曼]
    1925年11月27日生于巴黎。电影家,作家,哲学家。克罗德 朗兹曼是法国知识分子的重要人物。曾是让 保罗 萨特的密友,至今主编由这位存在主义之父创办的《现代》杂志。
    他的电影工作开始于1973年的《为什么以色列?》,后来又有四部作品,1985年的《浩劫》、1994年的《擦哈》、1997年的《活人路过》和2002年的《索比堡1943年10月14日16点》。他所有作品均有关二战犹太人灭绝、犹太身份和以色列问题。其纪录片作品在全世界获得了很多重要奖项。
    [南方周末] 用镜头寻找没有痕迹的浩劫
    经历11年制作,9个半小时的纪录片揭示了60年前发生在纳粹灭绝营鲜为人知的历史……
    “记忆中的小白房,在房中,每夜我做梦……”波兰的涅尔河上,47岁的西蒙·斯雷尼再次唱起这支民歌。1945年西蒙13岁时,也在一条平底小船上唱着它沿河而上,到村边苜蓿草地旁喂党卫军养的兔子。涅尔河边的凯尔诺,是波兰第一个使用毒气灭绝犹太人的地方,在此共有40万犹太人遭灭绝。
    西蒙是后一个阶段的幸存者。他父亲在他面前被枪决;在80公里外的罗兹隔离区,他母亲被“毒气卡车”毒死。党卫军让他进入一个犹太“劳动队”,保持灭绝营的正常运转,但他们也终有一死。1945年1月18日夜,苏联军队到达前两天,纳粹采取脑后枪决的方式处决最后的“犹太劳工”。西蒙也被处决了,子弹没有击中中枢神经。醒来后,他爬到一个猪圈里,一个波兰农民收留了他,红军的一个军医救了他一命,几个月后,西蒙与其
    他幸存者去了特拉维夫。
    法国纪录片导演克劳德·朗兹曼在以色列找到了他,说服他跟自己回到凯尔诺。镜头里,西蒙站在一块草地边上,周围树林环绕——在波兰的乡村,这样的地方有很多,丝毫看不出什么特殊的迹象。“这里总是如此安静。”他喃喃说道,“以前,每天烧2000犹太人的时候,也这么安静。没有人叫喊,干活呗。很安静,没声,像现在一样。”
    《浩劫》就这么开始。9个半小时之后,它会将人拖进更加复杂难解的心绪,和永无穷尽的思考。
    不可能的挑战
    在座谈会上,有观众问朗兹曼:为什么如此长度的一部影片全由采访实拍和空镜头组成,而完全没有史料素材出现。朗兹曼不得不再度解释“集中营”和“灭绝营”的区别:“集中营是关押犹太人的地方,灭绝营则是屠杀犹太人的。我们看到的纳粹对犹太人进行屠杀的资料中,绝大部分集中营的画面都是盟军进入德国境内时在集中营拍摄的。从这些资料中可以看到极度瘦弱的人、成堆的尸体被推土机推进大坑……这些不一定是屠杀的产物,而是德军在战争末期对集中营管理特别混乱的结果。由于战争末期,纳粹供给紧张没有食品,以及关押人数剧增引起伤寒、肺炎等传染病流行,使集中营死亡率特别高。死亡
    的不光是犹太人还有许多其他民族的人。”灭绝营则是一条专用的屠杀流水线——火车源源不断地将犹太人从集中营运来,只需两三个小时,一列火车的犹太人便可以被“处理”干净。纳粹集中营大都在德国,而五处灭绝营则全位于纳粹占领的波兰境内:凯尔诺、贝泽克、特布林卡、索比堡和马尔达奈克。《浩劫》涉及了前四处灭绝营,然而无论哪一处,如今在物理意义上早已荡然无存。
    “《浩劫》作为一部影片,在制作过程中的创造,比任何一部故事片都要多得多。之所以说它是纪录片,大约是因为每个人都是真实人物、他们在说自己的事情。而创造的意思是,它讨论的内容绝大部分已经被摧毁了。”朗兹曼说。影片所探求和追述的,是“毁灭的毁灭”———纳粹刻意摧毁有关灭绝行为的痕迹和证据。比如西蒙·斯雷尼在影片中描述尸体的毁灭:“烧不掉的骨头,比如脚的大骨头,我们……有个大箱子有两个把手,我们就给抬到那儿去。那儿有专人全给捣碎,骨粉非常细,我们再给装在袋子里,袋子够多了,就背到涅尔河上,那边有座桥,全倒在河里,就跟水走了,随着波浪。”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所谓的‘浩劫’是一次近乎完美的谋杀,因为大部分的痕迹都没有了:片中提到的贝泽克,从建筑上看是一点都没有了,连一张照片都没有。贝泽克是处死了80万人。特布林卡是处死了120万人,在几年的调研中,大家能找到的只有一张图片,是从远处拍的一辆推土机,除此之外任何资料都没有。索比堡、凯尔诺这些地方都没有任何影像资料留下来。面对这一切,怎样把它表现出来,怎么拍?拍什么?怎样让观众觉得是在面对死亡?这部影片走的是前人没走过的路,是对一种不可能的挑战。”这个挑战,朗兹曼经历了11年。
    从埋伏到肉搏
    《浩劫》耗时11年的制作,经历了很多阶段。开头的阶段是阅读,先是现有的历史著作,再扩展到历史资料,阅读的范围之广,朗兹曼用“浩瀚”来形容:“那是读不完的。怎么选择?调研该怎么做?谁指引的道路是值得遵循的?”为了使整个历史图景更清晰,他尝试做了一个很大的表格,想把所有事情的关节点都弄清楚。他还从史料和著作中摘列出一个德国人的名单,大概有250-300个人。“因为我不知道会碰到什么样的人,所以把名单和可能碰到的一些人都列出来,为以后做准备。这个过程前后大概有两年,然后我颤抖着去了德国,不是因为害怕纳粹,而是不知道事情的结果会是什么样——能否见到那些
    人?见到又会怎样?我是否就能开始?从哪里开始?这些未知性令我非常害怕。”影片中清楚地表现了采访前党卫军官的特殊性:采访地点外的大街上总是停一辆架着天线
    的面包车,车里是两位助手守着监视器,荧屏上,是朗兹曼携带的偷拍设备发送出来的影像。被拍摄的纳粹分子中,只有一个是与朗兹曼彼此认识的,“就是特布林卡那个纳粹军官,他说了不能引用他的名字,但他在拍摄中说到了我的名字,也留在影片中。”
    其他时候,观众可以从影片中听到的对朗兹曼的称呼,有时候叫索雷尔博士,有时候叫让·玛利·索雷尔。出于安全考虑,这些采访都以化名进行。为了让化名真切,朗兹曼伪造了一整套证件,从出生证到护照。
    出生证上他的出生地点,是法国一个叫卡恩的地区。朗兹曼特别解释:“因为这个地区在战争中遭到盟军的轰炸,二战前的所有档案资料都被焚毁,因此别人也无据可查。”
    为了拍摄参与过灭绝行动、现在德国酒吧工作的一个前党卫军官,他们预先写信给酒吧老板说:在拍一个有关啤酒的节目,鉴于该酒吧是慕尼黑最好的酒吧之一,一定要拍而且得长时间地拍摄。老板同意了,他们带着移动轨道——非常正规的架势——在酒吧里整整拍了两天,除了他们的目标,什么都拍。“对自己做过什么事情,他非常清楚;酒吧里他的同事也非常清楚,但对他都是一种相当保护的态度。那就是一场埋伏的战役,有各种各样的试探。他的自我保护也特别强烈,那两天中不停地窥探我们到底在拍什么,一直到最后的时刻,对他才能稍微有些拍摄。”朗兹曼回忆着。在影片里,这个人对任何提问保持沉默,偶尔看向镜头的目光有些慌张,又透着阴森。
    只有在影片最后,采访前华沙犹太隔离区的副局长格拉斯勒博士,是摄影机直接拍摄的。并非他接受了拍摄请求,反而是一次更加戏剧性的过程。“之前我们在德国北部试图接触一个叫库本的人,他的级别比现在影片中所有纳粹都高,在纽伦堡被判了死刑,最后时刻被美军特赦。在与库本的试探中,偷拍被发现了,并且导致身体意义的战斗。收发设备和偷拍机被毁坏或抢走,我也在医院住了很多天。”朗兹曼把这次遭遇称为“11年战争中的一场小战役”。没有了偷拍设备,朗兹曼只能另做谋略。他观察了格拉斯勒很长时间,并派一个德国女合作者跟他接触过,了解了他所有的生活习惯——什么时候去哪里、见
    什么人。“我带着摄影师、录音师和另外两个合作者,选择了一个格拉斯勒独自在家的时刻,突然敲门,做出一副和蔼可亲令人无法拒绝的模样。并没有说要问他的情况,而是说想了解犹太人捷尼亚科夫(犹太管理委员会负责人)的情况。”但一旦开始交谈,朗兹曼图穷匕现,提问步步紧逼,令他的回答结结巴巴、面孔扭曲、目光游移。
    “归来的游魂”
    犹太人幸存者的证词,在影片里占了最大的篇幅。他们大多曾是“犹太劳工队”的成员,在灭绝营担任过屠杀、清理过程中各种环节的工作。莫克·扎伊德和伊茨哈克·杜金当初的任务是打开维纳的万人坑,挖出9万具犹太人尸体并焚毁。在打开最后一个壕沟的时候,扎伊德认出了自己的全家:母亲、三个姐妹和她们的孩子。“往深处挖的时候,越深尸体越平,最后像个薄片,抓住弄出来的时候就碎了。”
    在一个更加著名的长镜头里,理发师亚伯拉罕·邦巴一边给顾客理发,一边接受朗兹曼的采访。他曾被德国人挑选到特布林卡灭绝营。在妇女们被送进毒气室之前,他把她们的头发剪下来。“我在毒气室剃头期间,有辆从我的城市捷斯托绍瓦来的列车,我认识其中的大部分妇女……住在同一条街上,有几个还是要好的朋友。她们一看见我就把我围住:”亚伯,你在这里干什么?他们要把我们怎么样?‘我能说什么?
    我的一个朋友,跟我在一起,也是我们城市的好理发师。当他妻子和妹妹进入毒气室的时候……“理发师陷入沉默,3分多钟,理发室里只有剪刀的声音在响。在朗兹曼不舍的追问下,理发师满眼是泪,嗫嚅着:”太可怕了……别说了……”
    “我觉得‘幸存者’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我宁愿把这些人叫做‘归来的游魂’。对我来说,所有在影片里说话的犹太人已经‘死’掉了,他们只是仍然在这个世界上游荡而已。”朗兹曼说自己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如何选择犹太证人。“这个作品要讨论的,不是让这些人说他们怎么活了下来、他们如何避免死掉,它讲的就是死亡。也正因此我很快就知道,这部影片中不会出现大屠杀的任何原因,没有必要讲这些人为什么死——所有的事情开始时便已太迟,没有了补救的方法,它直接从死亡开始。在这个原则下,我对犹太人的选择,从一开始就知道主要要选那些所谓‘特别劳动队’的人。他们跟德国人有一层接触,他们又是对本民族大屠杀的直接目击者,他们对两方面的证词都是最重要的。”
    让这些犹太人开口,无疑是巨大的困难。尽管是被迫,他们的工作多少也是对本族人屠杀的一部分。朗兹曼耐心地劝说,不懈地追问,却并不是要索取他们的忏悔。“确实,所有的隔离区都有犹太人警察,犹太警察在屠杀中是否起了润滑、推动的作用?我认为这些问题应该分清主次。大屠杀是德国人干的,不是犹太人干的;像捷尼亚科夫这样的犹太人是否帮了德国人的忙,我认为这完全是次要的。”朗兹曼对他们的评价反倒是近乎完美:“我认为所有这些作证的犹太人在影片中表现出了完整的人性,他们是圣人、是英雄,也是烈士——像刚才说的,他们在当时已经‘死去’,所以是烈士。在这个问题上,我可
    不希望人们对《浩劫》有误解。”
    朗兹曼在影片里还采访了特布林卡灭绝营周围的农民,采访了运输犹太人的火车司机。整车的犹太人被送到车站时,他们都还对自己片刻后的劫数懵然无知。农民们清楚地记得当年的情景,他们知道即将发生的一切,却帮不上任何忙;火车司机曾一次次向犹太人在自己脖子上比划出扼杀的动作,却没有人了解。人们或许难免觉得他们麻木、懦弱、无良,但在《浩劫》当中,他们与“犹太劳工队”的幸存者一样,都是证人。是他们令险些湮没的历史凝住。
    “这部影片是他们的陵墓”
    朗兹曼是犹太人。童年时期,他在法国就切身经历过反犹主义活动。朗兹曼说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在反犹主义一露头的时候,便知道将要发生的事情。纳粹还没有走到那一步,他们一家早已制作了很多假证明,全家都以假身份生存,使得家里没有任何人遭到流放或死于大屠杀。“但事情也没有那么简单,比如迫于各种环境,父母离散。母亲在战争期间一直住在巴黎,曾在一个壁橱里躲藏了一年。而我和父亲、兄长住在奥维涅山区。战争开始之后父亲、哥哥很快参加了抵抗运动,我当时未成年,在1943年参加了法共领导下的青年团,高中时期打过游击,跟德国人有过身体意义上的战斗。”
    但朗兹曼并不认为这些经历与他拍摄《浩劫》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尽管他至今还不时扪心自问:为什么是我做了《浩劫》而不是别的犹太人?
    “20世纪初的一个登山者一心要去爬珠穆朗玛峰,并且最后死在了那里。因为登山要动用很多力量,有人问他为什么这般执著,回答是:就因为它在那儿。对《浩劫》来说也一样:那件事情在那儿,我就想拍,仅此而已。另外,肯定这是跟犹太问题相关的,我认为它是犹太人遭到的大灭绝。但最后形成的结果,很多人看了之后并没有只把它看作犹太人问题,实际上具有全人类性。”朗兹曼回忆说,在小时候和成长阶段,斩首、处死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杀戮场面便对自己很有吸引;再有就是焦虑:“我想明白人在清醒知道自己即将死亡,比如站着或坐着,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被毒死,那状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所谓‘最后时刻’的焦虑相关的,我也关心‘最初时刻’。所以我也问别人,你看见的第一列火车是什么时候来的、第一次到这里是什么印象……”
    这样的动机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它却驱使朗兹曼为之煎熬了11年。
    “做《浩劫》就像从北坡出发的一次艰难登顶。去别人没有去过的地方,走别人没有走过的、需要自己寻找的路,有时候连工具都要自己制造,自己寻找方法,在不断的攀登与征服中到达顶点。在长达11年的制作过程中,我发现它的创作是一场没有任何怜悯可言的战争,对跟《浩劫》有关的任何人、影片中涉及的所有问题、整个制作过程,都是这样。有时候会卡住,没有任何办法继续。非常漫长的调研过程中卡过几次,拍摄过程中也有过,更别提剪接阶段,它持续了5年。”朗兹曼说,整个11年的工作并非时断时续,而是每一天都在做《浩劫》。但曾经有过3天什么都动不了,也有过8天,最长时有过1个月,完全没有办法往前走。“因为作品的目的肯定不是告知一些信息,肯定不是不为人知的一些消息的串联。在什么意义上,它能是一个电影艺术的作品?它的线索到底是什么?都需要一个非常好的大脑来思考,而且要不断地思考。需要时间和非常大的耐心。”
    最令朗兹曼自豪的,在影片制作中,时间是完全由他说了算。他没有向任何人、事做出任何妥协。这的确并非人人都能遇到的条件。
    1985年,朗兹曼完成《浩劫》的时候,觉得“有人看就不错了,大概3000人看过,这件事就算过去。”但影片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电影放映、电视播出、录像带与碟片,有人粗略计算过,全世界看过《浩劫》的人已有7000万。这一次,朗兹曼把自掏腰包制作的带中文字幕的拷贝留给了中国,或许这个数字能够再度增长。
    “现在看这种事情仍然有点不可思议。我觉得每一次放映都像一次葬礼,我本人是充满内疚的。如果说浩劫本身有个结构,那一定是个陵墓的结构——那些死去的人是没有陵墓的,这部影片就是他们的陵墓。”(编辑:李琳)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浩劫》BT种子下载"的剧情介绍来自于[www.ainapian.com-就爱那片儿],如果您喜欢本站,请推荐给您的朋友,谢谢您的支持! 最后更新:

    游客可直接发表发短评

    • 游客2019-01-05
      我看过的最长,最枯燥的电影。长达九个半小时,记录片,沉重的主题,多国的语言,访谈的方式,最糟糕的是,当时我没有戴眼镜。但还是推荐一下,必竟还是沉痛的。而且晚上还参加了朗兹曼的见面会。七十九岁的人,思维敏捷,目光如炬。他称此片为“那个东西”

    • 游客2019-01-05
      @37th hkiff:共9個半小時片段,並無一段footage,不是走訪現場,就是訪問相關人物。紀錄片不是去扮歷史,而是要去紀錄當下。受訪者的憶述,他們的表情都代表了那段黑暗的日子。拒絕承認自己當年知情的,不是認同罪行,而是要連自己也一併欺騙,怕承認了,連活的勇氣也沒有。

    • 游客2019-01-05
      应嘎最长的纪录片了吧。兰兹曼认为:“以故事(《辛德勒的名单》)的形式来再现大屠杀是错误的。《圣经》中说:‘你不可以制造偶像。’把那场浩劫表现为一种奇观,就会招致窥淫癖和引起幸灾乐祸。按照好莱坞的心理剧模式来塑造死亡营就是要沉溺于卑鄙的同感引起的不体面的震撼。”

    • 游客2019-01-05
      第三帝国灭绝犹太人计划幸存者及相关人士访谈纪录片,长9小时,很冗长,完全可以剪掉一半。尤其是采访中翻译大量重复转译的话。片子由访谈与集中营废墟等景观镜头组成,无历史影像,非常枯燥。另外在被采访人(前纳粹党员)强调不要摄像不要公布姓名的情况下依旧偷拍大量画面,这是否有悖纪录片伦理?

    • 游客2019-01-05
      中国要是有人有朗兹曼拍这部一半的精力去拍南京大屠杀或者是文革那些事该多好【UPDATE:愿望完成了一半,有人拍了Summary of Crimes,有人拍了Jiabiangou Elegy】

    今日更新影片

    • 全部
    • 电影
    • 电视剧
    • 动漫

    热播推荐